其次大公鸡的鸡爪也很锋利,这爪子平时负责在地里刨食,只要是它们想刨的地,不是水泥地就行,绝对可以称得上飞沙走石,遗落在地里的粮食种子和藏在土石下的小虫子根本逃不过它们的搜寻,你说让这种刨地的爪子挠两下,不多几道红印子算对方没心思和你较真。在爪子上大鹅输得确实不冤,毕竟红掌是用来拨清波的,可不是刨土坑的。
还有最重要的是,公鸡并不是和平使者,打架是它们的天性,很多时候会看到一只公鸡领着一群母鸡在后面,还有几个小公鸡在后面当“小弟”,在它们的世界观中,一群中一定要有个排序,就像水浒传里的108好汉一样,谁老大听谁的很重要,研究者称这一行为为“啄序”。
特别是发情期的大公鸡,异常喜欢打架,因为只有这一群的头鸡才有权利和母鸡配对,被打败的公鸡只能在一旁干着急,所以开了春,公鸡的决斗就开始了。
公鸡的决斗非常惨烈,毕竟是决定自己后代的事,常常互啄的鲜血淋漓,鸡冠子被啄伤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扑棱着翅膀互相用爪子蹬。也是基于大公鸡喜欢打架的特点,慢慢培育出来了专门用作斗鸡活动的“战斗鸡”,那画面绝对的血腥,常常出现你死我活的情况,这就是大公鸡骨子里的战斗基因。
鉴于公鸡在一起打架的习性难以改掉,为了鸡舍的安稳,人们选择给鸡戴上眼镜,看不见对方,就没法再打了。
斗鹅?没听说过吧。
有公鸡在,“五毒”都是小儿科
在民间一直有“避五毒”的传统,特别是南方地区,五毒滋生非常扰乱正常生活。我们知道在农村的家院里,一些犄角旮旯容易藏一些小虫子,特别是蜈蚣蝎子这类有毒的昆虫,也有一些像蛇这种的不速之客,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让这些毒物吓一跳,不小心还有可能被袭击,所以有了“避五毒”之说。
五毒包含着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在现在人看来,壁虎和蟾蜍还是益虫,主要防范的还是蜈蚣、毒蛇和蝎子。
蜈蚣位于五毒之首,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白天大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它们的扁平身躯钻缝能力特别强,进家院那是不费吹乎之力,这种毒虫攻击性很强,一块区域数量密度过大都会自相残杀,非常容易咬伤人。
但是蜈蚣就算再厉害,如果遇到大公鸡那也只有死路一条,有一种形容叫做“天克”,公鸡就是天克蜈蚣的。包括在西游记里蜈蚣精多厉害多强大,被昴日星官两三下就解决了,这个昴日星官的本相就是一只大公鸡。
就算蜈蚣的毒牙再厉害,公鸡全身覆盖的羽毛让蜈蚣无从下手,公鸡小腿和爪子上厚厚的角质层,蜈蚣更是无法咬破,所以靠毒牙往皮肉里注射毒液在公鸡这里根本行不通。更主要的是公鸡对蜈蚣可是高维打击低维,蜈蚣还没反应过来,铁爪就已经把它扣得死死的,一口就下肚。
很多人身为公鸡是打不过毒蛇的,毒蛇的尖牙不是公鸡也羽毛所能抵御的,但往往忽视了大公鸡的翅膀,不要把公鸡的翅膀局限在各种鸡翅的做法上,之所以鸡翅这么好吃,那是活动量大肉结实。
公鸡翅膀扑腾起来力道非常大,加上爪子的攻击,阵势非常吓人,体型一般大的蛇并不会选择这样一个对手来叫劲,小一点的蛇就直接沦为食物。就算蛇体型大公鸡难以对付,公鸡也不会放任蛇危害身后的母鸡,会围着蛇不断鸣叫试探,这时家主人再不警觉出来看个究竟的话,那就不怪鸡被蛇拖走了。
没想到大公鸡的战斗力这么强吧,我们平时见到的肉鸡和在老家散养的公鸡差别太大了,一种是一辈子都在鸡舍吃了睡睡了吃的,另一种是天天溜达占地盘占母鸡占入侵者,野性上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当然,充满野性的大公鸡,吃起来味道也是格外的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