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
(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建设)
构筑中试转化“生态圈”
河套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数台煤矿机器人正在进行轨道巡检、水仓清淤、井下搬运等场景测试。科研人员们“楼上研发、楼下验证”,在模拟矿井环境中反复试验,不断寻找潜在缺陷,快速完善工艺、迭代技术。
“经过中试的产品,可靠性提高了15%以上。”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雷介绍,该基地已孵化出20余款煤矿机器人产品,同时还为铝镁、钢铁等特种行业的机器人产品提供测试平台。
好不容易研发成功,生产、使用时却问题不断,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最后一公里”,被视为创新企业的“死亡之谷”,投入巨大、惊险重重。
中试平台链接科研与市场,通过小规模过渡性试验,降低创新成本与企业风险。《河套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
今年6月,河套深圳园区10家中试平台集中授牌,其中4家已建成、6家正在筹备,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基本覆盖河套深圳园区重点布局产业。
丰富的应用场景,满足了不同企业对技术验证的共性需求。如今,越来越多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纷纷加入河套合作区“中试生态圈”。
河套深圳园区发展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出台中试平台支持政策,对组建运营提供全过程支持;依托已筹建产业园区,适当集中布局一批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探索设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中试引导基金;组建专业运营服务团队,提供国际化一流服务。
来源:人民网、智能矿山杂志
校审:煤小青
责编:集团公司团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