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环,又名耳坠、珥、珰,是戴在耳部的一种装饰物。人们佩戴耳环历史悠久,耳环小巧玲珑,在各色女子们的方寸耳间大显光彩。明朝时期金银首饰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金器造型之精致、工艺之繁复、材质之丰富都称一绝。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两件明朝时期的“葫芦耳环”,金光灿烂奢华至极、历经数百年风烟仍尽显风流!
葫芦耳环
在兖州博物馆的精品厅里,陈列着两对明代葫芦形耳环,一对是透雕葫芦形金耳环,一对是金镶玉葫芦形耳环。
透雕葫芦形金耳环,出土于兖州城郊乡旧关村。耳坠均作葫芦式,钩为s形,采用捶揲、透雕、錾刻、焊接等工艺制成。葫芦体镂雕龙凤纹饰,上端连接下垂的五片蕉叶和金钩,整体做工精制规整。
金镶玉葫芦形耳环,出土于兖州黄屯镇孙氏店村。耳坠均作葫芦式,葫芦体为白玉质地,葫芦上端连接四片圭形镂空叶片,底部饰六瓣形小金花,金钩作s形,耳坠通体采用透雕、錾刻、焊接、镶嵌等工艺制成。
展开全文
葫芦耳环是明代最为流行的耳环样式。它从元代继承而来。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很风行。葫芦耳环的流行可能与明朝皇室信奉推崇道教有关,因为葫芦是道教法物、是大仙的法宝,且葫芦又谐音“福禄”,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意愿。
而且,大家可以发现这两对耳环在耳后都伸出很长,并且呈S形。弯钩尖利的末端直指脖颈处,似乎稍不注意,就有刺破皮肤的危险。既然这么容易刺伤自己,那为什么还要设计成这样呢?原来这样的设计理念应有约束行为,使人端庄之意。
明代工艺
在明以前,金银首饰多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到了明代,内廷专设为皇家打造首饰等金银器物的银作局和内官监,即所谓“内府制作”。这为明朝时期金银首饰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奠定了基础。
而且,明代首饰制作除了继承传统的锤揲工艺之外,更发展出了累丝工艺,由一根根花丝到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银、铜等抽成细丝,使得首饰造型更加富有立体感、空间感,构图也更加繁复。
您觉得明代的葫芦耳环美吗
您还见过哪些明代哪些样式的耳环呢
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哦~
声明:
图文内容收集自网络,由文物宝库频道编辑整理。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