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国演义》,应该以人物品德志节为中心。历来评论三国风云人物,大概都不会提及吕布,原因就在他不是正直诚实的人,品德很不好所以避而不谈。
我们谈吕布,主要是现代人离开三国时代,非常久远。很不容易想像当时的情景,加上
现代人把跳槽看成正常现象。所以才以吕布为例,来说明跳槽的真谛。
吕布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后来又得到董卓爱马,名叫赤兔。更是英雄配良驹,为什么搞得后人不愿意提起他名字呢?原来他年轻的时候,拜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追随作战,建立很多战功。和董卓对阵时,杀得卓兵大败,引起董卓的惊奇和恐惧。于是由吕布同乡李肃出面,劝说吕布,希望他改投董卓阵营。李肃为什么敢于承担这样重任?因为他素知吕布有勇无谋,却又见利忘义。建议以赤兔良马,加上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打算以这些厚利引诱吕布。这和今天控股公司,以高职高薪,配以名车、豪宅,要人家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是同样情况。所不同的是,丁原和董卓这两家公司,前者是老字号,一切合法;而后者则是不合法的仿制品工厂,当然不能够随便携带公司秘方,为利而跳槽。
何况吕布为了获得董卓重视,竟然把丁原杀死。提着丁原首级,前往请功。并且一见面就拜董卓为义父,更是令人觉得无耻之极。财关固然难过,也不致为财而不仁不义,到这种地步,难怪后世的人不肯提他。
赤兔马是名马,吕布应该想到董卓为什么舍得?他听从虎贲中郎将李肃的片面之言,说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又说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日久必成大业。也不想想买主求荣,已经为人唾弃,居然杀主求荣,而且马上改变原本以董卓为叛贼的观念,拜董卓为义父,足见其完全不知道义是什么?才会行此不义。
董卓要吕布,不过是为了废少帝改立陈留王,自己可以完全操控大局。他本来也舍不得赤兔马,经不起李肃“主公欲取天下,何借一马”的劝告,才答应送给吕布。董卓舍马,是为了自身利益。吕布为马杀主,是毁掉自己前程。成也赤兔,败也赤兔。这一句话将来应在关羽身上,也是同样状况。可见赤兔终久是马,好坏全看骑马的人,不能把责任推在马身上。
吕布稍为改变一下,赤兔马照收,投董卓不干。将来骑着赤兔马斗董卓,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恐怕也是不会认同他的做法。因为我们评断一个人,不会就赤兔马这一个案来论定。我们大多采取综合考量,从一个人生涯历程,来看这个人品德修养,然后再做评论。关羽赤兔马照收,投曹操不干,骑着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我们把他捧得天高。换成吕布,我们一定把他骂成贪取不义,光收礼不办事,同样是无耻之极。
吕布有才能而无品德,注定这一生不会有好结果。这种说法,现代人大多不相信,所以社会才会这么错乱。但是,我们长期观察,时至今日,相信这一句话,仍然有很大成功机率。以吕布为鉴,是我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