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六上反切直追切頁碼第191頁,第5字續丁孫
椎擊也。齊謂之終葵。从木隹聲。
附注徐灝注箋:「終葵之合聲為椎,杼上漸殺而上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一反切直誰反頁碼第484頁,第4行,第1字述
擊也,齊謂之終葵。從木隹聲。
鍇注臣鍇曰:「終葵,椎之別名也,故玉珽終葵,首作椎形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六上反切直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051頁,第5字許惟賢第463頁,第6字
所㠯擊也。
段注所㠯二字今補。器曰椎。用之亦曰椎。《方言》曰:㧙抌椎也。南楚凡相椎搏曰㧙。或曰㧾。沅涌𣿆幽之語或曰攩。郭云:今江東人亦名椎爲攩。按《方言》椎字,今本多誤從手作推。
齊謂之終葵。
段注《考工記》。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注曰:終葵,椎也。爲椎於其杼上。明無所屈也。按《考工記》終古,終葵,椑皆用齊言。葢齊人作。
從木。隹聲。
段注直追切。十五部。
白话解释椎,用尖锋利器刺击。齐人称之为“终葵”。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隹”是声旁。
字形解说甲骨文字形從木、隹聲。「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樹木有關;「隹」為鳥,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戰國楚系文字作「」,仍為從木、隹聲;而秦系文字則作「」,從木、隼聲。「隼」是「鵻」的異體,「鵻」亦為鳥,於此也是作為不示義的聲符。篆文、楷書之字形皆從木、隹聲,與甲骨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椎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377頁,第2字2陳昌治本第489頁,第1字3黃侃手批第377頁4說文校箋第243頁,第6字5說文考正第235頁,第23字6說文今釋第836頁,第3字7說文約注第1471頁,第1字8說文探原第3183頁,第1字9說文集注第1233頁,第3字10說文標整第149頁,第15字11標注說文第241頁,第12字12說文注箋第1939頁,第2字13說文詁林第6124頁【補遺】第16904頁14通訓定聲第2393頁,第2字15說文義證第506頁【崇文】第2021頁16說文句讀第764頁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926頁,第1字18古字釋要第587頁,第10字